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绩效总报告

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发布以来,在化工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主持下,学院高度重视,积极申报,终获化工行指委立项项目14项。在学院的统筹管理下,积极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化管理,设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跟进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并督促各分项目组成立项目建设小组负责具体建设事宜。适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有效掌握项目建设脉络,争取能按照行动计划的建设要求按时完成相关建设任务。

2017年度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的关键年,也是项目建设有效实施的关键节点,学院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圆满完成了年度项目建设的绩效目标。

XM-1:骨干专业建设

一、 石油化工技术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主要为石油化工及相关企业,培养和输送掌握一线岗位操作、技术管理、生产服务等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年均在校生规模保持在700-800人。近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2017年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

1.2016年,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作为化工类特色专业群专业进行立项建设,获得资助200万元。2017年组织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作为骨干专业建设,获得建设资金200万元。

2. 2017年李薇组织专业教师申报了“石油化工绿色生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通过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立项支持,获得资助10万元。

3.2017年学校与化学工业出版社签订合同,专业教师将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合作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试题库,获批6万元建设经费;同时还将建设《石化原料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2门富媒体课程。

4.为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广“蓝墨“云班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专业进行”蓝墨“云班课课程试点工作,首批试点课程有《石化原料生产技术》和《化工设计案例》。

5.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大型聚丙烯装置反应器操作技术》荣获二等奖。

6.学院立项课题四项,共资助金额1.7万元,同时专业教师积极加强学术研究,相继省级期刊论文10篇,权威期刊1篇,核心期刊1篇,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7.打造国内一流、资源共享、教学-科研-社会培训功能齐全的石油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适应产业、行业的发展,跟踪新技术及其新应用,不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是2017年专业实训基地重点建设目标。专业2018年计划投资1500万建设乙烯半实物仿真工厂,已经获得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立项。

8.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例如甘肃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竞赛、2017“博赫杯”全国职业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

9.2017年受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委托,石油化学工程学院为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提供了11套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循环水分析检测技术服务,主要检测装置循环水水中Cl-S2-Fe2+NH3-N等水质指标,为企业设备腐蚀与防护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10.根据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协议安排,我校石油化学工程学院杨兴锴、赵立祥、颉林三名教师分别于71214日,811日—14日及814日—17日赴浙江石化有限公司,为300名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基础培训。

二、 煤化工技术

煤化工技术专业自2015年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以来,始终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工科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为目标,开展了扎实的专业建设工作,紧扣专业建设目标及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全面修订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顾问委员会赴企业调研,对已毕业学生跟踪评价反馈,整合调研资料,分析专业建设发展与趋势。假期期间还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完善并制定了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

2、完成2017级煤化工专业课程标准修订。通过对近期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信息反馈,及时了解行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岗位能力需求,在充分考虑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上制订了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2017级专业课程标准,实现校内知识点和岗位要求的完全对接。

3.加快富媒体数字化教材建设。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课程设置情况,《煤化工生产技术》、《煤化学》、《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化工反应原理及设备》五门富媒体教材编写工作已启动,团队教师已完成教材的资源规划工作。

4.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煤化工技术专业的《化工原理》、《煤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安全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5门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已全部通过学院验收。

5.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信息化改革,具体形式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赴北京、杭州参加培训;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学校举行的信息化公开观摩课、示范课。

6.《煤化学》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将煤化学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煤化工工艺中煤质分析部分结合起来。

  

7.实施校内实践培训省内工厂锻炼省外企业学习,强化能力,夯实功底。参与“三说授课全推广”等7大教师培训项目。

8.本团队1名教师参加学院课堂教学竞赛获二等奖,2名教师组队参加学院首届信息化教学竞赛,获二等奖。

9.本团队2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课外作品挑战杯大赛,获省级三等奖2项;1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安全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1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17年全国HSE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

10.本团队教师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一篇,国家权威3篇,省部级期刊七篇;授权专利2项;校级教科研项目结题2项,成功申请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1项。

11.学院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优化配置,引领示范,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经费,建成了具有资源共享、优势突出、集中管理的煤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为化工类专业群提供良好的教学及科研服务。

  

12.新聘任企业专职教师3

  

13.煤化工技术专业开展煤制气工中级工取证人数180人,学生取证过关率超过96%。企业员工及社会培训达640人。

  

14.邀请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员、专家等为学生进行讲座,或开展企业专家进课堂活动,如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柴油加氢联合车间工艺工程师安进堂,为学生们做了《柴油风险辨识、评估、防控工作汇报》的专题讲座。

XM-2:煤制甲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7年度,通过煤制甲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建设,不但促进了煤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带动了相关专业群的建设;而且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的同类专业中达到领先水平。经过努力,本年度煤制甲醇生产性实训基地成功申请成为省级煤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本实训基地构建了满足煤化工行业具有工匠精神、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551”实训教学新模式。“5平台5结合1提升的实训教学体系,配套典型煤化工产品、典型煤化工实训项目的实训课程体系,解决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业教育三对接的要求。

2.实训课程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现场授课,实现岗位技能操作与生产现场无缝对接,授课过程采用现代学徒制,与工厂实际零距离对接。

3.今年煤化工专业的《煤化学》课程由原来的纯理论课转变成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从而解决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的难题。

3.《甲醇冷模装置实训》课程定位为核心课程,学时由30增加到60,授课老师由一位增加到两位,确保每个学生、学徒都有充足的时间得到老师和师傅的指导,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得到训练。

4.完成了煤化学实训基地升级改造方案。在煤化学实训基地原有设备基础上,改进小型煤气化装置,引入小型煤焦油加氢装置,同时要购买引入部分新设备,为后续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5.为更好分析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原有煤炭成分分析仪基础上,购买了WBSC-5000F 微机水分测定仪、WDL-9A测硫仪、KZCH-HN3A自动测氢仪、微机智能灰熔点测定仪HR-8ZDHW-HN7000A微机全自动量热仪HNJC-1胶质层测定仪6种设备对煤成分进行分析。

6.作为高职院校建立最早、体系最完整的煤化工实训基地,以石油化工职教集团为依托、根据社会、行业和企业需要,面向全国煤化工及石化类企业、全国化工类中高职及应用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完成“新疆宜力环保能源公司职工培训”等四大校企合作项目。

7. 通过对天水师范,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近500本科生的实习方案实施,有效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许多化工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可来我院进行生产时间活动,弥补其动手能力不足的弱点。

XM-4:“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一、自动化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建设

依托自动化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学院高度重视自动化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人员配备、培训场地、设备资金投入上给予充分保证,围绕该基地的建设,开展各方面的研究、论证及建设工作,顺利完成了2017年的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总结如下:

1.初步建设完成机器人创新实训基地,政府共投入资金148.65万元,完成了预定的项目建设规划。

2.初步建立一个具有50台电脑多媒体机房,有投影仪并安装有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2017年共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投入资金148.65万元。

3.初步建成了工业自动化在线分析仪表实训室与现代电子技术实训室,为我院“双师型”教师和拔尖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实验实训平台,能够进行机械基础和机械设计、单片机和微控制器、数字电子和模拟电子、数字逻辑、工业传感器和工业控制、基础机器人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4.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以及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大赛中取得不少于10项奖项。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数据恢复与电子产品芯片级维修”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5.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院派出一名教授到波兰等国进修,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6.增强教师培训力度。选派两名教师参加河南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供配电系统专业培训;8人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检测技术落后实训室维修与培训;6人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自动化生产线校内培训;十二名教师参加了电子设计竞赛指导;还有两名教师参加了信息化教学培训;两名教师参加了在省外的专业培训。

7.在2017年下半年,借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东风,基地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设计了覆盖高职与中职不同层次,从专业“带头人”到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类别,从单项技术能到一个专业综合的不同内容共二十四个培训项目。8.为使自动化类师资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效能,学院建设了12门精品资源课程,可用于师资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学习。

9.电子学院与校内工厂——科海石化进行了深度合作。目前,科海石化不仅是电子学院过程自动化专业的分析仪表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科海石化的研究人员、工程师更是我们学院专业学生的实习指导专家。同时,电子学院已有15名教师参与科海石化在线色谱仪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

10.借助自动化类双师培养培训基地,电子学院的对外培训工作跃上新台阶:全年承担了西固就业局电工证取证培训、国电能投电气控制培训、浙江石化培训,陕西榆林培训等培训项目,培训人员超过500人。

二、化工技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建设

1.进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硬件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石化楼通风系统改造;石油炼制技术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新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2.分析测试中心筹建。2017年基地建设工作的重点集中于分析测试中心软硬件升级改造及资质认证申请项目,总投资760余万元。目前,测试中心布局规划改造工程已过半,部分仪器设备已完成配送并投入教学使用。

3.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通过与兰州石化研究院技术合作、在校生技能大赛实操项目训练等项目,先后引进横向合作经费近50万元,为兰州石化研究院提供12000多水质分析检测数据,培训人次达947。

三、机电设备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建设

1.学院选派2名教师参加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国西部职业教育与发展中心举办“机械制造技术员”;2名教师参加了“现代精密检测技术师资培训班”;1名教师参加了“工业机器人专业骨干教师技能培训班”。

2.充分发挥“校内”培养的作用。利用校内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参加暑期20天的实践锻炼,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能力。

  

3.公开招聘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1名,完成2016年公开招聘新教师培养1人,通过年底新教师转正考核晋升为助教专业技术职务。

4.2名教师参与的“产品开发引领的装备制造类专业群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取得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裁判员证书,担任了国家级裁判工作;1名教师完成校级课题结题2项,1名教师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候选提名,并通过评选。

  

聘请兼职教师9人。

6.积极申请加入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并与德马吉森精机集团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建DMG MORI认证培训中心。

7.继续推进2016年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设工作

8.学院第五工业中心落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各个项目正在有序的进行建设。9.数控加工实训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已经完成申报和招标。

10.启动2016年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11.完成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个专业近2000学时的实训任务。

12.多名教师承担了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

13.完成数控车工、车工、数控铣工、模具工等工种的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取证培训、鉴定113人次。

  

14.开发和完善机电设备及相关实训的实训项目。波纹法兰的加工孵化出了《机加工》、《数控车削加工》、《钳工》、《电加工》等实训项目。

XM-7:化工安全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依托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如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构建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整合原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建成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的化工安全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1.暑假期间对第四工业中心四楼的仿真机房进行了设备升级,并在新设备上安装了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化工实训3D仿真软件等11套3D仿真软件。

2.石化学院组织各教研室骨干教师在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参加了由秦皇岛博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的关于教学3D仿真软件的培训会。

3.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漫游,根据自己掌握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制度等,确定作业的危险状况、排查该项作业任务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4.经过一年的建设及使用,通过教师及学生的反馈,虚拟仿真机房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虚拟现实环境令人感到眩晕恶心,舒适度差;空间感不强的同学使用受限;设备硬件仍需加强。

XM-8:石化职教集团

一年来,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精神,根据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石油化工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集团加快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对接步伐,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创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集聚优势资源,稳步推进甘肃省石油化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1.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健全对话协作机制。依托职教集团平台,经友好协商达成校企战略合框架协议,组成战略联盟。与兰州亚华石化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重点企业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扩大了职教集团的资源。

2.组建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兰州汇丰产学研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转化工程技术中心”(与兰州汇丰石化有限公司合作)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精细石油化工过程开发工程技术中心”(与甘肃中科药源生物工程公司合作)。

3.完成教育厅就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并全票通过项目答辩,成为唯一的高职院校项目,并以此为基础组建“石油化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工程技术中心”。

4.与兰州亚华石化有限公司、兰州汇丰石化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十余家重点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企业成为集团的实践教学基地。

5.集团成员间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依托职教集团企业,学院全年参与各种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20余项,“超支化无皂硅丙乳液的制备方法”等7项专利获授权。

6.集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建成了共享型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学院现有近80门数字化课程资源,

7.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现已拥有的国家财政支持的化工及相关类实训基地为基础,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使之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共享基地。

8.通过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及时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使专业教学更好的对接生产岗位。

XM-15:现代学徒制建设

1.学院分别与江苏康众汽配连锁有限公司、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甘肃爱义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汉高乐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组建现代学徒制专班。

2.为了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由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及企业管理人员、带徒师傅共同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

3. 围绕合作企业所需人才规格,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中职院校的教学要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量身定制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专班人才培养方案。

4.针对入企岗位实训,以企业为主,制订了相关岗位标准,据此对学徒轮训岗位群进行技能达标考核。 整个课程体系将分成理实一体课程模块和岗位实训课程模块两个部分。

5.参加了以工程实践为目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将通过“巴哈赛车研发制造”的工程实践平台,开办“工匠班”,实施和实践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6.聘用汽车名企培训师做兼职教师,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7.依据现代学徒制的指导意见,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机电服务技师”、“汽车营销工程师”等国际通用证书的课程体系。

8.孙国君教授荣获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名师,汽车检测教学团队荣获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9.多名老师通过校内培训、校外进修、赴德国、泰国学习交流以及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孙怀君荣获甘肃省“陇原工匠”称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10.我院荣获甘肃省“陇原工匠”称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教师孙怀君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11.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基础电器》等课程,满足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12.取得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待解决难题。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困难;优质合作企业的遴选难度大。

XM-16:石油化工过程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石油化工过程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应用性研发制度。

2.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应用性研发,通过培训和研修提升教师应用性研发能力;

3.加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推广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新增省市级及行业技术研发平台达到1个,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3个。

4.纵向技术研发项目达10余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3项;将技术研发与应用纳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研发过程与成果进行适当的教学化处理,形成典型案例和实训项目100多个。

5.基于石油化工过程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通过研发技术、设计产品、转化成果、培训员工等研发和服务性过程,提升教师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