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职动态 正文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时间:2021-03-15点击数:0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演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贝克在《教育问题史》序中指出,“历史会重演,但并不完全雷同,对于教育问题的解决来说,这是尤为正确的。因为解决教育问题的方式因时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这些教育问题本身却是永恒的。”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很多大事,完成了许多项目和任务,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现了发展和转型。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时代特征,各方面的力量都参与进这个时代洪流,一种制度的生命力,常常蕴含于悠远绵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理解问题的视角对把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价值,从这个视角出发,可以勾勒出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探索、确立、发展与转型的轮廓。

(一)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生成

        美国学者柯文在其著作《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强调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观,这种视角完全可以借用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生成。可以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本土的教育问题,必须要用本土的视野去观察,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生成、发展和转型,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客观表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是艰辛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有中专学校和少量的高等专科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大多数专科学校被拆并到本科院校或改办中专。1978 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新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当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作为变通和过渡的措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出现的时机逐步趋于成熟,于是,通过多种途径的探索,地方性短期职业大学应运而生。1980年,第一所短期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诞生,这是客观形势需要与主观努力行动共同促成的结果。短期职业大学被证明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其创生的前十年时间里,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应该说,它们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生成的最初形态。在1986 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副总理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鹏在会上做报告说:“一般地讲,像我们的高等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不是应该算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层次。”这个说法大体划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范围。

(二)高等职业学校地位的确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短期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办学被证明是成功的,于是产生了扩张效应。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行业、企业对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不断涌现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创生出大量的新职业和新岗位。相应地,从事这些职业和岗位工作的人才规格也随之发生变化,产生了一种需求与供给的错配,即这些人员的工作岗位,往往存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水平不大够用,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又不大实用的情况。因此,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民众层面,都逐渐开始重视并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这在基本法层面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类型的法律地位,为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三)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规范

        1991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会议,同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大力发展的要求。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决策。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0〕3号),对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类高等教育更快发展,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促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地方政府认识到产业发展所需的教育支撑越来越重要,于是纷纷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同年,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对高等职业学校校系两级领导的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土地和校舍面积、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要求,以及专业与课程设置、基本建设投资和经常性经费等基本条件做出了规定。其后,国务院于2002年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于2005年颁布《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大力推进改革与发展、大力发展的要求。为落实国务院决定,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与此同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这种内外支持和保障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新世纪前10年获得了蓬勃发展。

(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转型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转型阶段。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2015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与举措和保障措施。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对于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形成自身类型特色等方面的应有作用,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类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后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这又是一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的重大计划和项目,为推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展现出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要理解这种发展道路的内涵,就必须了解教育所嵌入的社会背景。正如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所指出的,“善于思索的研究者会在过去的时代所蓄积的精神之中看到今日的结果。”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历程的梳理,可将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党的领导统领发展方向、立德树人确立发展根本、双重属性奠定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形成发展动力、产教融合夯实发展基础、创新探索锻造发展特色、项目引领打造发展先锋、多元办学助力发展繁荣、体系建设延伸发展链条、对外开放拓宽发展思路。

(一)党的领导统领发展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特征,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要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坚持党统领发展方向根本原则。高职教育必须抱有它自己的目的,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对高等职业教育或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在此前提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并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加强教师党建和“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党建工作和质量,以党建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正能量,引领学校更好地发展,教师更好地育人和学生更好地成才。

(二)立德树人确立发展根本

        立德树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种指导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根本目的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与反思。这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服务区域行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各方面工作,通过素质教育夯实立德树人基础,并重视发挥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

(三)双重属性奠定发展格局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教性和职教性双重属性,因此,要坚持高等教育属性,发挥其在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培育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合理办学定位,在统一规划下,保证多样化,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为生活做准备,实际上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视和加强办学主体即教师、学生、校友发展共同体建设,打造学校发展系统。

(四)深化改革形成发展动力

        改革是我国过去40年最显著的发展主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切合这一发展主题才可能走出一条新路。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职业教育,“三不一高”走出路子,“三改一补”形成合力,“三教统筹”明确方向。及至世纪之交,大众化形成大发展的态势,加之就业导向明确了办学定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及培训司前司长纳伊曼所言,高等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今后能够从事的职业活动,而且要教会他们在特定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下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提高质量确立了自身的教育地位。

(五)产教融合夯实发展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经济发展最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和周围环境是否成功地取得了联系,是否适应它要为之服务的社会、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当前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已经明确,通过专设产教融合项目,强化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四方联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衔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并通过建设双师创新型教学团队来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六)创新探索锻造发展特色

        国际大学联合会主席前朱雷克指出“大学在与它为之服务的社会的复杂关系中,应该面向两个重大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大学的前途:首先是它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看它有没有能力超越单纯的适应阶段,在全世界发挥创造性和革新的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鼓励区域、院校和师生大胆探索,明确创新发展理念,提出行动方案,加强创新试点工作,突破“压缩饼干”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鼓励混合所有制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路径深入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色。

(七)项目引领打造发展先锋

        无论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都是良好的发展载体。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先后出台实施了大量的项目,其中具有标志性的项目有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等。当前,随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的启动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职教育整体发展,并向世界提供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八)多元办学助力发展繁荣

        多元办学即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这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被证明是正确的道路,也是未来发展要坚持的重点。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是如此,具体到职业教育乃至于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随着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迅速增长,在政府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办学,并挖掘本科高校等多方潜力,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形成包括各种类型学校的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稳步提升技师学院办学水平。

(九)体系建设延伸发展链条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备的体系,这就要求在普职等值和中高衔接的理念基础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其中,既要有本科职业教育的试点,也要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政。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强化职业培训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培训体系建设,开展高质量培训。同时,为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相衔接,应将职业启蒙与培养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实施。

(十)对外开放拓宽发展思路

         我国的改革进程总是伴随着开放而展开的,在过去40年中,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从一般加工业扩展到基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产业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开放合作是基本思路,博采众长、融合提炼是基本方略,在不放弃本国的历史和文明中最优秀的东西的同时,采纳世界所提供的最先进的东西,并将其同化,也即通过学习考察更新办学理念和中外合作吸收先进经验,师生互访拓展国际视野,特别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配合“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国际化发展新路。

三、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启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40年的发展虽然是一段并不算太长的历史,但在实践中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这种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或体系,更重要的是实践与成就,这种实践与成就在发展道路的主题、主线与主体中得到突出展现,这是过往发展历史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激励我们勇敢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未来挑战的力量源泉。

(一)改革是主题

         教育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大需求和必然趋势,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变革导致职业的内涵与外延发生变化,这些都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当然,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诸多的曲折、反复,有争论,有争议,也有争鸣,但还是坚定地往前走。因此,改革精神须臾不可丢。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三不一高”“三改一补”“三教统筹”,还是21世纪以来的示范校建设、骨干校建设、优质校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改革。当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确实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需要重新审视国家在职业教育政策中的角色与功能,以改进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二)创新是主线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是一脉相承的,其间虽然受诸如资源不足,队伍不强,体制不活以及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制约等种种困扰,曾有坎坷挫折,但终究没有脱离其自身的发展道路,这其中,创新发挥了重要的触发和引导作用。这既有国家政策发布与推动,也有思想观念变迁与影响,还有重要人物与主要机构发展的典型案例,围绕着这些主体及其行为,形成一系列汇聚各种价值和利益关系的空间,并以种种方式交织缠绕在一起,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和提示意义。

(三)院校是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零起步,发展到今天拥有1 400多所院校、900余万在校生的规模,办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教育。尽管不同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环境和特色各异,但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找到高等职业教育这个领域内的不同问题点。在具体的探索路径上,高职院校通常不采用先推演整体框架,再研究具体问题的做法,而是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逐步形成整体领域的框架,以持续的个体实践推动整体发展。党的十九大后,特别是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带来更大更好的舆论环境和发展空间,高职院校更是基于创新实践并从中学习改进,以推动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任何一种类型的教育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离不开时间,也受时间的约束,现在的教育与过去的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现在的教育又将怎样影响未来,我们会看到教育在时间中的变化,也看到它的不变。2020年,距离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轫已过去了40年,站在这一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需要创造未来,而不是重复昨天;未来之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有的;人们在通往未来的路上都是边走边经历着变化——改变自己,也改变目的地。”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作为发展整体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作为发展个体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必须不断地使自己成为“历史”,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持续而有强劲的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