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检查结果总结
作者:时间:2008-09-22点击数:0
专项检查结果总结
为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确保学院示范性项目建设有序稳定开展,保证示范性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学院检查组于9月9-10日对各单位本年度上半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示范性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了进行检查。本次检查本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原则,对各单位8月底前应完成的示范性项目建设任务逐项进行了检查,对项目建设目标中所列全年性的工作做了阶段性督查。现主要就示范性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各单位年度工作质量目标中所列项目按计划进行,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
2、示范性建设按计划进行,但各项目组均存在部分项目进度滞后、软指标体系建设进度缓慢、项目建设人员不足等问题。
二、部分示范性项目建设单位进展情况
(一)石化系
1、实训基地建设:持续落实第一工业中心遗留建设项目,加紧设备的利用与开发工作。除DCS精馏反应实训基地和第一工业中心1楼石化产品可发实训基地设备安装未到位外,其余实训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全部完成,并投入教学。目前已经依托新引进装置和仿真教学软件,组织开发新实训项目14个。
2、专业建设:依据目前市场人才需求状况,重新整合规划了10个专业方向,并按照新规划的专业(方向)进行了师资配置,选拔出了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完成了10个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换届工作;重新制定了7个招生专业的教学计划;完成了新开设高聚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各项工作,此专业08年度已招生50人。4月底以前08届毕业生企业顶岗实习比例平均达到毕业生人数的80%,两个示范性专业达到90%以上;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75%以上。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数比例由80%增加到83%。
3、师资队伍建设:2名教师赴新加坡学习考察。6名教师赴东方仿真公司参加化工装置操作技能专项培训;2名教师到天津大学进修半年,1名教师到华东理工出任访问学者。1名教师到南京化工职院交流学习。安排了5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10名教师赴江苏常州、扬州化工职院参加了行业技师培训。组织了教育部批准计划内的全国化工骨干教师高级工培训班,有1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并取得相应证书。30多名教师参加了为期2周的校内实训基地新装置操作技能培训。
目前经学院批准立项的教研和科研项目共有3项。截至8月底以前全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篇。完成校企合作项目1项。
上半年完成了10名兼职教师的聘任,下半年将有5人来校担任化工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另外,新联系了3名兼职教师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有15名教师做了企业锻炼立项,但由于工作任务繁多未能全部完成。
4、课程建设:申报了2门精品课,均进入院级精品课行列。已完成7门多媒体课件制作。立项教材编写14套(含实训讲义),其中有6门教材已经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6门教材已经出书,其余已经完稿。开设了聚丙烯、乙烯、催化裂化、催化重整、醋酸、甲醇等装置仿真等6门实训项目。
12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任务和3门核心课程建设任务正在组织实施。组织完成了本系60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任务。
5、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由于承担建设企业未能按预定计划履行职责,造成石化产品开发实训基地、DCS精馏装置建设项目迟迟不能完工。影响了整个基地的建设质量。
(2)在课程改革方面,虽然按照示范性项目建设要求,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题研究与实践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和创新,但是,从形式和内容上,还没有大的突破,在观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加之教学工作任务繁重,进展显得缓慢。
(3)通过暑假期间专业教师实训教学技能培训,能够利用新装置开展实训教学的教师人数增加,但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是一个瓶颈,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实践能力还需全面提高,利用实训基地落实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水平还显得薄弱,需要花大气力组织训练与提高。
(4)工作任务繁重,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应该研究寻找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5)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和给兼职教师安排教学仍然非常困难,需要在机制上进行研究,配合学院招生就业部门和校企合作管理部门进行富有成效的改革与建设。
(二)机械系
1、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了过程装备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和平面布置;完成了管路安装单元的验收;完成了管路、阀门等典型通用件的招标采购;完成了工机具的招标采购;完成了过程装备技术实训基地的各种台架、移动扶梯、龙门架等设计工作;完成了化工设备实训室建设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论证;完成了设备购置方案、建设施工方案,现已进入招标采购阶段。完成了油气储运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2)完成了流体输送单元的建设方案论证,经学院研究决定委托兰州石化设计院进行流体输送单元的工艺和设备设计,现已完成工艺部分的设计,待设备设计部分完成后,通过招标制造。
(3)完成了模具实训室工作台的改造方案、数控刀具的招标采购、焊接实训基地的改扩建方案、招标及设备的搬迁。
(4)完成了容器检验、液压气动、公差测量、油气储运实训室的实训运行标准、项目卡和管理制度。完成了数控加工实训、数控编程实训、CAD/CAM实训、生产实践等实训项目卡及实训项目运行标准的修订工作,编写了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加工中心安全操作规程、线切割机床安全操作规程、数控机床使用维护规程等技术文件。同时制定了实训室、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5)完成了容器检测实训室的部分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大纲、运行标准、实训项目卡、实训指导讲义。
2、专业建设:完成了院级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材料申报工作;完成了新增“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建设方案和教学进度安排;08届毕业生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比例平均达到毕业生人数的80%,数控、化机两个示范性专业企业顶岗实习比例达到90%,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75%。
3、师资队伍建设:08年暑假组织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人到企业顶岗实习20天,其中化机专业4名教师到对口支援院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化工检修钳工技师培训。机械基础教研室10名教师在校内进行为期20天的机加工、钳工培训。有7名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进行对口支援院校师资班培训工作。模具专业4名教师去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下厂锻炼。10名专业教师到兰州石化公司按专业方向挂职锻炼。1名教师去江苏南通一恒公司进行焊接检验项目培训,1名教师去温州进行液压技术实验项目培训,另有二个教研室参加示范性项目新建实训室设备或仪器使用培训。2名教师利用寒假时间分别到中航一集团北京精密机械研究所、苏州三光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三坐标测量机及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技术,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2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数控专业“示范性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香港培训班;1名教师在兰州交通大学进行了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建设培训;1名教师在天津大学进修为期一年的化机专业课程;根据学院专业带头人聘任条件,确定了3名专业带头人(化机、数控、焊接各1名)。
4、课程建设:申报了7门精品课程,其中有4 门通过学院验收,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化工设备》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完成了09年精品课程的立项任务;完成了公差测量实训室《公差测量实训教学大纲》、《公差测量实训指导书(讲义)》、《公差测量实训项目运行卡》、《公差测量实训运行标准》、《公差测量实验报告》的编写任务;立项编写《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数控铣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3本教材,并与化工出版社和石化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完成了《CAD/CAM实训指导》教材编写提纲;完成了《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工程热力学》、《化工设备》课件开发与制作。
08年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任务和核心课程建设任务正在组织进行。与学院签定的合同教材正在编写。
5、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由于过程装备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涉及到很多非标设备,多次更改设计和方案,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特别是流体输送单元的设计工作,希望学院出面与设计单位接冾,尽快完成设计工作。
(2)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带头人较困难。
(3)教师任务重,进入高校、科研院所进修的机会少。
(4)机加工、钳工实训师资队伍老化,50岁以下仅3人。
(5)数控技术专业需要模具,但系内开发周期长、有困难,目前实训开展十分困难,建议购买部分淘汰模具用于实训。
(6)实训讲义没纳入教材编撰的行列,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7)优质课程与精品课程的界定要等待学院落实。
(8)学生到校外实训难度非常大,存在经费问题,如学生的实习费、交通费等。
(9)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存在困难,一是有些选定的聘任对象由于企业不同意而搁浅。二是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问题需要落实。
(三)电子系
1、实训基地建设:电子信息综合实训平台建设基本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平台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过程控制仪表综合实训平台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2、专业建设: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成为院级重点专业已完成相关工作,待评审;调整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重新修订了6个专业教学计划;08届毕业生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比例平均达到毕业生人数的82%,两个示范性专业达到97%、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75%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参加教育部青岛高级师资培训3人、参加教育部赴港培训2人、赴新加坡培训1人、高校访问学者1人;二年内取得技师资格证书14人,参加技师培训15人;受聘企业兼职技术工作5人;完成企业合作开发项目3项;二年内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培训20人次。二年已引进硕士毕业生3人、重点高校毕业生3人。暑期实习、下厂45人各20天。
4、课程建设:建设完成“PLC应用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电机与电力拖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集散控制系统”省级精品课程;共计建成“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模拟电子技术”等院级精品课程8门。《现场总线仪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10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已完成,等待学院验收确认。已主编出版《集散型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PLC应用技术》等工学结合教材3本;已与出版社签定主编出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LABVIEW》、《CPLD应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工学结合教材5本;已编写《集散型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过程控制系统》等实训指导教材或讲义(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8本;已编写《编写维修电工》、《电气安装工》、《仪表维修工》等三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或讲义3本;完成《集散型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检测仪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等多媒体课件10门。
5、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过程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平台由于设备、仪表配套原因,目前少部分设备须到10月底方能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2)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实训室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待建;
(3)远程网络虚拟实验室待重新组织实施或调整;
(4)专业带头人引进困难极大!
(5)项目建设机制期待完善,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工作量繁重,建议安排建设任务时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减免!
(6)社会培训工作还有待强化,目前各种资源相对紧张;
(7)校企合作困难大,顶岗实习难实现,目前只停留在表面上,原因是企业积极性不高,联系不多,工作进展缓慢;
(8)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存在困难,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问题需要落实。
(四)汽车系
1、实训基地建设:扩建充实发动机实训室已经完成;扩充汽车电器实训室已经完成;扩充完善汽车底盘实训室已经完成,原计划添置两套桑塔纳前驱动桥总成,改为购置汽车整车,已完成;扩建汽车诊断与检测实训室已经完成,完成购入各种类型汽车电脑检测仪,汽车数码大师和汽车专用编程器等工作;扩建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室已经完成,完成购置自动变速器实训台架2台;空调、车身电控实训室场地已经落实;并制订完成“汽车空调、车身电控系统实训室建设方案”,形成方案的文本文件,完成设备“自动空调实验台” 购置。
2、专业建设:完成了现代汽车维修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同时确定了培养目标并制定了岗位群能力分析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出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计划。
3、师资队伍建设:完成新增1名专业带头人;假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习一个月;1位教师取得技师任职资格;2名教师获取高级工以上证书;《基于小波分析的自动变速器智能故障诊断》获得省级科研课题立项。
4、课程建设:已经完成《汽车构造》课程标准制定和电子教案制作;制定完成《汽车构造》课程能力标准和授课计划等。制作完成《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和《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4门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完成《汽车拆装与调整》和《汽车电器实训》两门实训讲义的编写;完成汽车维修中级工培训教材,并用于教学中。编制完成了实训项目考核卡;编制完成了开放式实训室管理制度和实训项目卡考核制度,并开展《实训项目卡》考核;进行课题的开题报告以及课题年度执行计划;总结积累了课题研究基础调研资料。
5、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汽车驾驶实训室设备未购置,计划变化,不再购置,项目取消。
(2)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仿真模拟实训室建设未完成,未购入设备。原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仿真系国外设备,价格昂贵,不再购买,项目取消。
(3)尚未完成汽车电器实训室添置柴油机电路实验台的工作。
(4)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室购置自动变速器拆装专用工具的工作尚未完成。
(5)参与国内学术交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研修等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没能完成。
(6)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正在进行中,有的需要学院认定。骨干教师培养无程序,无有效措施。
(7)《汽车底盘构造维修》、《汽车电器》等2门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初稿工作正在进行中,尚未完成。
(8)软项目(如: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的建设任务多,不纳入工作量的计算,无人愿意承担。
(9)本系教师结构不合理。
(10)企业兼职教师建设 原目标是聘任企业工程师或技师兼职教师4人,现仅有1人。
(11)学生活动场所少且分散,建议集中安排学生活动场所、学生活动费用应先考虑一定的基数,再按照各系学生比例分份额。
(五)信控系
1、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占地面积约
2、专业建设:对2008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本着“理论够用,加强实践,重在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原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调整了专业指导委员会;08届毕业生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比例平均达到毕业生人数的80%以上,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75%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暑假期间组织锐捷公司工程师来校对我系教师进行培训,选派6名教师外出技术培训,收效良好。15名教师获得高级操作员证,10名教师获得网络工程师证,外出培训6人次均取得相应培训证书。
4、课程建设:“基于B/S的软件开发技术”、“Web程序设计”和“Photoshop”三门课程已建设成为2008年院级精品课程。《网络组建与维护案例教程》、《实用Java语言编程案例教程》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教材已经出版。《ASP.NET 编程案例教程》和《软件项目管理》正在编写之中。《3D MAX》、《数学建模》等2本校内实训教材已完成并使用。
5、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系里已多次组织相关论证,9月底前将再次上报学院;
(2)信控系实训条件院内横向从场地和设施比较明显较弱。一些机房如1机房、2机房急需升级更换;
(3)示范性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希望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机会,建成IBM J2EE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利用精典案例“零距离”训练学生编码能力。
(4)工业网络技术专业今年开始招生,希望在引进教师、教师培训、基本实验基地建设上给予积极支持。
(5)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存在困难,一是有些选定的聘任对象由于企业不同意而搁浅。二是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问题需要落实。
(6)社会培训工作还有待开展。
(六)人文系
1、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了新建实训室管理制度的修订;制订了相关实训项目运行标准和实训项目卡;完善了ERP实训室的功能;完成了会计实训室的搬迁工作,实训室的整体更新计划于9月中旬完成。
2、专业建设:按“
3、师资队伍建设:完成了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五个教学软件的教师培训任务,相关专业教师全部参加了培训;本年度引进教师三名,尚有三名积极落实中,有2名青年教师考取硕士研究生,暑假1名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学习,2名骨干教师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其余专业教师全部安排下厂实践。
4、课程建设:两门示范性建设教材已完成部分内容编写,9月底将全部完成并交出版社出版;完成讲义两门,正在编写中的讲义有两门;完成了《高职语文能力教程》的编写(已交石化出版社);完成了《大学生礼仪教程》的编写;完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的编写;目前计划编写《经济与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电脑美术设计实训教程》、《物流配送与实务》等多门校本教材正在组织中。《市场营销学》与《网络营销》两门课程作为示范性专业核心课程及工学结合课程完全按照新公布的国家经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已获院级精品课程。在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实务导向的教学模式,课内实践——软件模拟实训——实战演练“三位一体”的技能训练模式初步形成。09年计划完成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物流与配送》、《基础会计》三门精品课程已开始启动并有初步成效。
5、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师资紧缺,尤其是专业教师,如物流、会计、营销。
(2)实训设施紧缺,亟需建设网络营销实训室。
(3)现有教师工作量大,因此在参与内涵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动力不足;师资培养与示范性要求有一定差距。
(4)优秀师资、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存在很大困难。
(5)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工作落实有困难。
(6)学生数量多,实训工位紧缺,建议招生时要考虑实训能力。
(七)继续教育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
继续教育学院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各类培训、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各项工作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有序进行。部分工作因人员有限、外部制度环境等因素在完成时存在困难和阻力。
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继续教育学院与校企合作办公室合署办公,工作头绪多,有时一人身兼几项工作,有时顾头顾不了尾,显得忙乱,工作效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人员紧缺,工作量大;建议学院给继续教育学院增加用人指标。
(2)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在人员、精力、运行机制、教师能力的诸多方面存在困难;希望得到学院人力、物力、政策上的支持,在开展工作上给予指导。
(3)培训工作任务重,但师资有限,一些培训任务不能承担;
(4)继续教育学院与各系之间的合作、交叉性工作任务的界定;
(5)校企合作目标的制定、完成的状况存在许多制约因素。